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余西古镇保护开发的四点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16 字体:[ ]

余西古镇座落在通州区二甲镇,为“通州八景”之一,有“江北的周庄”之誉。它始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余西拥有龙街、精进书院、节孝牌坊、都天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址,曹顶、柳敬亭、朱理治、李同、曹秀升等众多的历史名人,古镇至今依然保持着明清格局的街巷形态,历史建筑和文化设施均保存较好,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强古镇保护并实施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余西必将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营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人居环境。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健全组织,形成合力,开发要可持续性

余西古镇保护开发涉及传承文化、改善民生、资金筹集等诸多层面的问题,加上历史遗存修复难度大、改造投资巨,直接经济效益差、旅游市场开发时间周期长等特点并非哪一个政府部门都能统揽解决的事,但古镇保护开发完成后社会效应、环境效应的改善必将带动古镇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效益提升,更有利于提升通州区的品味品质。因此,建议市、区、镇各级政府多部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齐心协力,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相关组织机构,前者重点负责保护开发功能定位、组织架构、项目安排和制定法规政策;后者负责古镇保护开发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规范管理等日常工作。尤其是古镇保护开发启动后要建立严格按规划有序实施的组织保障机制,使古镇保护开发规划具有可持续性。

2、准确定位,彰显特色,保护体现原真性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游客已厌倦了基本雷同和过度商业化的古镇游览,如果仍然按照江南古镇开发模式,失败可能性更大。因此,建议余西古镇的保护开发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深入挖掘余西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出发,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修缮还原使其“延年益寿”,绝不能“返老还童”,彰显古镇的“古趣”。另以“农趣”为主题开发新区,使古镇形成“怀古乐农、清净闲适”旅游发展模式。徜徉古街、参观祠堂、纪念馆、古法制作蓝印花布的体验等古趣,结合葡萄采摘、古镇环河苇塘垂钓、生态田园种植等农趣,相互交融。余西虽成陆时间不长,但沧海桑田之变迁遗迹依稀可见,古代的盐商重镇及其盐文化积淀是深厚的文化基础,这些资源都为彰显余西特色、吸引人气奠定了基础,因此,余西古镇按原真性实施保护开发定能获得成功。

3、科学规划,有序实施,古镇具有可读性

江南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高起点、高水平的古镇保护开发规划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的坚实基础,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在历史遗存上读得出它的历史,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建议严格遵守“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把编制高水平的控制性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古镇保护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古镇保护与新区开发的关系。通过对余西古镇主要景观项目的修缮改造,使古镇成为南通文化产业、商业、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一体的旅游新景区,使二甲镇成为具有宜居生活环境和浓郁地方特色的通东文化休闲胜地,旧貌新颜均可读。

在规划先导的前提下,保护开发可按三期进行:第一期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古镇环境风貌。建议在金通二大道、光明西路接壤处向北建设约0.5公里道路与余西古镇连接,建设广场、停车场和仿古公厕等;疏浚护城河和运盐河、建造古镇、香光寺两处游船码头和数座仿古景观桥;依原貌修缮、仿建四座城门和曹溥孝子坊。第二期:修缮精进书院,在原址改建柳公亭、柳公墓和柳敬亭书场,曹顶塑像、诗词碑林,朱理治纪念园;打造余西古镇—古运盐河—香光莲寺精品旅游观光线。第三期:新建南通盐文化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工艺馆,龙城生态度假村。

4、统筹协调,整体联动,人居文脉延续性

保护历史遗存是长期的事业,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朝一夕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滋养新的地方特色。古镇保护开发是一项任务重、投入大的系统工程,历史文化遗存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与周边环境连为整体,古建筑遗存本身要保护,但其周围整体的环境保护也同样重要。同时,古镇保护不只是传承文化,更要适合当代及后代人居,可以想象没有人居的古镇与死城有啥区别。古镇街区商业及居民生活与新区居住非农产业活动要整体联动,统筹协调,使人居文脉不断延续与发展。

 

附: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25号提案的答复

南通市民盟:

你们提出的“关于余西古镇保护开发的四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区于20128月正式启动余西古镇建设保护工作,近一年来,我区坚持保护历史、传承文化、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理念,全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着重改善古镇内居住环境,各项工作推进有条不紊。

一是完善机构,提升组织推进水平。我区成立了余西古镇建设发展工作推进小组,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等15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20128月,二甲镇成立了余西古镇建设发展指挥部,抽调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专职办公,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成立了南通余西古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政府领导、公司化的方式运作。

二是科学规划,创新古镇发展理念。今年3月,余西历史古镇区保护与发展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论证会。按照规划要求,将余西古镇定位为慢生活的传统体验小镇、宜居美丽的水乡和通东地区非物质文化基地。建设保护古镇将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以点——线——面的方式逐步展开。同时,为了让广大群众更直观的了解余西古镇的规划方案,预计6月底制作好古镇规划沙盘模型,7月底确保规划展示室竣工。

三是严格施工,改善古镇居住环境。在听取古镇内居民对古镇保护和拆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后,我区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截至目前,一期护城河河道疏浚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二期古运盐河石驳工程拆迁工作接近尾声。古镇建设指挥部全力加快项目工程进度,精心部署,严把质量关,实行专人负责制,全力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弘扬古镇历史文化。余西古镇的宣传工作坚持内外结合、以内部宣传为主的原则,深入挖掘余西古镇特有的忠孝文化、盐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建筑文化。目前,已开通了余西古镇官方网站、博客和微博,提高了余西古镇的知名度。余西古镇历史文化研究卓有成效,已形成研究成果近4万字,通过各种方式与关心余西古镇发展的各界人士进行联系,广泛收集各类余西古镇相关的历史资料。

你们提出的四点建议很好,与我们余西古镇的开发建设思路不谋而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科学发展理念,认真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推进余西古镇的建设发展工作,让余西古镇内的众多古建筑遗产得以保存,让余西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创造适合古镇居民居住的优美环境。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区余西古镇建设发展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政府办公室   

                 20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