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员风采

巅峰炉艺——记铜香炉省级非遗传人张志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0 字体:[ ]



  “案头铜炉生烟,一柱清香袅袅”,历来是文人雅士追求的读书意境。华夏悠久的铜炉文化灿若星河,而明宣德炉又堪称炉中绝品,传世真品稀若晨星,虽历代均有仿制,但均未得其神韵。南通民间工艺家张志伟,经1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千百次的失败,终于使失传已久的铜香炉浇铸技艺在南通获得新生。

  张志伟从小尊崇能工巧匠,对古代四大发明等故事百听不厌。他有个姑父叫王文金,铜匠出身,后来在四安农具厂担任铸造车间主任,家住南通城东北数十里的四安乡下。张志伟从上初中开始,每年寒暑假,都要去姑父家,跟他到农具厂上班,学习翻砂等技术,这也为他以后研究铜香炉浇铸技艺打下了基础。

  高中毕业后,张志伟参军入伍,1981年退伍后,被安排在通沙汽渡工作。他在学生时代曾拜南通籍旅美著名画家顾乐夫为师,凭着积累的美术基础,不久即担任通沙汽渡广告公司经理。

  1985年,张志伟皈依佛门,成为一名俗家弟子,与一名出身于铜匠世家的师兄兴趣相近,很快成为要好的朋友。一次,两人谈及铜匠的翻砂铸造一事,张志伟提出想做一套仿明铜桌,此想法得到师兄的赞同,并答应在浇铸技术上给予协助。很快,张志伟办起一家铸造厂,在起步阶段的10个月里,他一头扎在厂里,绘图、制模、浇铸,一连做了4套仿明铜桌,仿明铜桌以苏州拙政园珍藏的明式红木圆桌为原型,五足,虎腿,桌面嵌大理石,线条流畅,简洁大方。仿明铜桌的创作成功,成为张志伟开始研究铜香炉工艺的最好铺垫。

  俗话说,“一座香炉一尊佛”。仿明铜桌创作成功后,随着对礼佛、尊佛用品香炉、铜鼎的日渐了解,张志伟决定仿制铜香炉。铜香炉中最知名的是明朝制造的宣德炉。明代宣德皇帝酷爱铜香炉,曾召集一批巧匠以金、银等数十种贵重金属加入红铜,采用“失蜡法”,经过十多次精心铸炼,铸造出3000座香炉。铜香炉主要供皇室使用,流入民间极少。据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曾得到过宣德炉,以珍宝视之,在《宣炉歌注》中,他将宣德炉比之于绝色美女的肤色,称“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可惜的是,宣德炉不仅存世稀少,其浇铸“失蜡法”更是失传已久。听说张志伟要烧铸铜香炉,有人怀疑,“见也没见过宣德炉的张志伟,他能造出具宣德炉神韵的铜香炉吗?”但更多熟悉张志伟的人相信,平时话语不多、为人低调的张志伟,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即使困难再大,挫折再多,也一定会排除万难,坚持到达成功的。

  张志伟决定仿制宣德炉,首先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资料缺乏,他花了大量精力搜集“失蜡”浇铸的资料,但收效甚微。他还走街串巷,登门拜访了很多老铜匠,虚心请他们传授浇铸技艺。其间,有一件事最让张志伟兴奋不已,在友人的帮忙下,他得到了一本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按照实物影印的明宣德炉画册,这让他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宣德炉的优美形制。他以画册上的宣德炉为蓝本,绘图、制模,进行了第一次浇铸。怀着期待与紧张的心情开炉,只见铜香炉上有不少气泡,第一次浇铸失败了,这次失败在意料之中,探索失传已久的“失蜡法”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张志伟接着再干。“失蜡”浇铸跟翻砂不尽相同,需一模一铸,一次浇铸得一个月。张志伟连续浇了4炉,几乎都遭败绩,烧坏了100多只香炉,成功率不到四分之一。在困难面前,有人打了退堂鼓,连担任技术顾问的师兄也认为没有现成的资料,铜香炉不可能浇铸成功,退出了合作。张志伟却越干越有劲,他从失败中认真总结经验,经10多年努力,千百次失败,终于使失传多年的宣德炉浇铸技艺得到了恢复。

  资金困难是张志伟遇到的第二道难题。浇铸一炉铜香炉成本大约要三四万元,开始浇铸连续失败,4炉亏损10多万元,还要发工人工资,要买材料,资金愈显紧张。因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生产的铜香炉也只能低价包销给苏南的一个古玩商,为他人作嫁衣。据粗略估算,张志伟为研究、浇铸宣德炉,从初始到成功,共砸进去100多万元,这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但他从来都无怨无悔。

  再有一难,就是浇铸铜香炉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这对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的张志伟来说,始终是一个考验。“失蜡”浇铸,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上料都不同,一般要上7层料,浇一炉得需一天时间。大清早起来作业,直到下午四五点才能结束。炉膛内的温度有1100多度,炉子周围至少也有几百度,炉膛里的铜水还需要工人不停地搅动。无论寒暑,工人都被高温烤得不停流汗,全身没有一处是干的。到炉膛里拎模具的时候,尽管工人戴着厚厚的棉布手套,手背还是常常被高温烤得起水泡。浇铸完成后,每只铜香炉还需打磨、做旧。每道工序都要付出很多辛劳。

  为了实现让明宣德炉“失蜡法”浇铸技艺重见天日的梦想,张志伟面对各种困难,锲而不舍,毫不气馁,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掌握了古老而神秘的“失蜡法”,破解了铸造宣德炉的关键技术。

  所谓“失蜡法”,就是先用蜡做成香炉模型,再在蜡模外面敷焙烧材料,然后加热将蜡化去,形成空腔,再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将多余的部分锯掉,经打磨处理,得到成型铸件。生产铜香炉整套工艺主要有制图、母本制作、翻模成型、倒模、制模、装浇口、洗蜡模、上料、煮模、烘模、化铜、浇注、去砂、打磨、做旧、上光16道全手工制作工序。按“失蜡法”浇铸的铜香炉,温润而色泽晶莹,颇得宣德炉的技术神韵。2009年5月,张志伟采用“失蜡法”创作的如意耳龙盖三足熏炉在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展出,获金奖和省工艺美术界最高奖——“艺博杯”大奖赛金奖。11月,张志伟创作的明式双龙四猴炉获江苏省第二届旅游产品博览会最佳产品奖。2011、2012年,张志伟创作的铜香炉远赴新加坡,参与国家文化部举办的“春城洋溢华夏情”主题活动;2013年,又到法国展出,精美的铜香炉引来观众阵阵赞叹。

  最近几年,经过反复实验,张志伟的手艺已经越来越精湛,所做的香炉器型越来越复杂。据资料记载,明宣德炉一共有117个器型,张志伟的创作已经超过200个品种。一些饰有浮雕造型的香炉,如冲耳鼎式炉、蟠龙兽面浮雕纹三足盖炉、兽首衔环双耳钵式炉、狮首耳簋式连座炉等,更具宣德炉神韵,深受国内外收藏行家青睐。

  2010年,张志伟被确定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张志伟创作的铜香炉精品代表江苏省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世博会宣传周上展出。2011年,铜香炉浇铸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2014年,张志伟被命名为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12月,张志伟被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作者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