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是全国闻名的教育之乡,又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深受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思想熏陶,素有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关注职业教育与企业融合发展的深厚基因。7月25日,为了探索新时代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民盟南通市委会课题组一行专程赴南通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调研。
“2020年至今,全市共开展72个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向在通企业输送近2800名应届毕业生,95%以上的学生在企业获得行业技能证书。本地校企共同研制的《“基于跨境校企共同体”的高职航海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荣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施祝斌教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南通市教育局职高教处工作人员在座谈交流中充满自豪。
调研组了解到,南通全市共有职业院校23所,其中高职院校7所,中职院校16所,其中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3个、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个,省中职“领航计划”建设单位5个,省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4个。近年来,南通市各职业院校充分把握发展机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三年内两次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
围绕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南通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以来安排一万名以上学生赴企业实习,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习4000余人;开设企业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的技术工人。推行以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办企业新型学徒制班,为企业员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开展社会培训5万人次以上。”
南通中专23级财经商贸系刘俊杰通过企业订单式培训进入了当地的一家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践学习,他表示通过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他不仅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熟悉了企业的会计实际操作流程。
调研组也发现,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推行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合作意愿:一是项目的开展给企业带来了人力、财力、生产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二是企业的“学徒+就业”意愿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缺乏契约精神,毕业后企业留用就业率不高。
民盟南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明远在调研中表示,要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就要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务实的学习历练,也让企业获得人才的同时留得住人才。
调研组建议:一是要建立政府为主导、职业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强化产教融合组织力;二是要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健全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企业实质性深入参与办学,深化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企业大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通过因地因校制宜,提升产教融合普适度;三是要对规模以上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国有企业等提出产教融合工作要求,及时发布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职业院校开设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建立服务保障体系,提升产教融合支持力度;四组建由行业协会、教育专家、监管部门人员等组成的产教融合专家资源库,政府参与产教融合工作的指导、监督、标准制定以及考核评价,加大指导考评力度,赋能技能人才合作培养。
调研组成员还就“职业教育服务绿色低碳经济”和“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等参政议题与南通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刘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