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静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浪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要的阐述,再一次表明党和国家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的伟承与弘扬,认识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花朵,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要传下去,如何让它更好地根植中华民族的梢神土壤,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温润千万人的心田,我作为一名梅派的传承人,深感责任重大。
当前,包括京剧艺术在内的戏剧生态环境,均处于一个由冷转暖的渐苏区。时尚文化、快餐文化、外来文化的复合思潮,较长时期以来对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京剧的观众群,这些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包括一些优秀的剧目上演,上座率都不太理想,国家级的院团都有过这样的尴尬。当然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为什么人们对它如此冷漠,传承推广为什么如此艰难,这太需要思考,也太需要认真研究。显然,着急没有用,干等没有用,埋怨更无济于事。对此,我个人认为,为让京剧艺术的传承在南通更好地落地,可以在这四个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一、打好组合拳,出台传承的政策举措。京剧有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讲究字正腔圆,看书、看录像很难学到骨子里的东西,要靠口传心授才能更好领悟京剧艺术的精髓。建议将京剧纳入艺术考级并作为中考和高考的加分条件。
二、抓盆景做亮点。中国第一所新型的戏剧学校——伶工学社诞生于南通,本月“梅兰芳教育基地”将在伶工学社挂牌。(何打造好这两块牌子)建议建立“伶工学社艺术学校”。习总书记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忠孝节义、扬善除恶的故事。从孩子抓起,在本市大中小学联合办学开设京剧表演艺术、京剧服装设计、化妆及道具、编剧等课程。安排专业老师授课,真正落实2007课年教育部京剧进课堂。将京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编成教材进课堂。与电新化技术整合,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创造精神,充分提高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三、抓宣传促普及。1、定期举办京剧进校园活动,我从06年至今将京剧送进校园,送进课堂,深受学生热烈欢迎。学生们对京剧有距离感很正常,首先是京剧的语言听不懂,京剧的语言用的不是普通话,用的湖广音,中州韵。没有流行歌曲好学好唱。其二表演程式化,一步三摇节奏太慢。第三认为京剧是老年人的爱好。虽然我们不能硬性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表演地道的京剧,但每个学生在艺术而前都是平等的,应该让学生了解京剧、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让学生学会试着去欣赏。在与学生的交淡中获悉,他们很渴望与名家交流,学上一两段国粹(假期中来学习京剧的学生特别多)2、举办各种形式的赛事。3、成立戏曲社团。4、开设师资培训班等等(我们文化馆己从2008年起向社会开设免费艺术培训)
四、抓创新出新招。
1、建立南通大众京剧团。就南通地区而言,有一定数量京剧票友,平时分散自发地学唱演出活动及松散型的民间交流断断续续,如何把这些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可否建立一个民间的演出团队,加以指导,使之形成合力。以政府购买传承服务的方式给予支持,努力打造一支京韵江海的传承团队,让其在普及传承中发扬引领作用。
2.建立京剧票友研究会。无论是何种文化传承活动,都有其自身的特定要求和规律,尤其是民间分散自发的传承活动,一般都处于准有序或无序状态,这一现象的存在值得关注和研究,建议聘建一支研究队伍,通过深入的调研采访,对近年来南通京剧票友活动组织、活动交流、学唱演唱等方面做些解剖,努力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形成一些初步的调研分析成果,让关心支持及直接参与传承的人群共同分享,用理论研究成果引领传承活动向科学传承转轨。
3、打造南通时尚京韵模特队。京剧的传承可否做些新的探索,我个人认为京剧的服饰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元素,它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戏剧服饰,用时尚的方式把京剧的服饰文化加以弘扬和彰显,作为京剧传承的一个分支或行说是配套手段,我觉得这是可以尝试的,可以借力南通现有高校服装设计力量来做这件事。将其做好做精做出南通特色。
《汉书·礼乐志》有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行动检验一切,文化微观领域的每一件事,都要有人来抓谋划抓落实。现在看来,我们必须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办好传承发展每一个事项,让其落地开花,为南通文化新一轮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系作者在南通民盟文化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